講座

標題音樂的揚棄(上)

解析馬勒第三號交響曲

時間 : 2015/06/13(週六) 14:00~17:00

地點 : 台北市中山區錦州街28號5樓

費用 : NT$300

備註 :   

主講人 : 張皓閔


張皓閔 講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碩士,夜鶯基金會講師,台灣馬勒愛樂協會講師。譯有《馬勒交響曲》一書。經常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國家交響樂團(NSO)、高雄市交響樂團(KSO)及其他知名樂團或團體編寫節目冊並擔任音樂會導聆者。板橋社區大學、大安社區大學音樂推廣講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期刊執行編輯。...

馬勒第三號交響曲是馬勒交響曲集中演出時間最長的一首,於1893年至1895年夏天,馬勒完成了第三交響曲「夏日晨夢」第二到第六樂章,直至1896年夏天,他才正式完成第一樂章。第三號交響曲涉及龐大的演出陣容,通常需要100分鐘才能奏完,幾乎等於一部電影的長度。馬勒最初親筆寫下了各個樂章的標題,這些可以顯示馬勒起初的宇宙創造之夢,以及他的宇宙形成的觀念。但在1898年出版交響曲時,這些標題卻被予以刪除,這部作品成為了純音樂。這又是為何?

本次講題將請張皓閔老師分成兩次講述,第一次演講預計包含以下幾個部份:

一、標題音樂之於馬勒
二、第三號交響曲的創造
三、第一部:第一樂章《牧神甦醒-夏日臨到(酒神的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