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九和模仿貝九
張皓閔 講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碩士,夜鶯基金會講師,台灣馬勒愛樂協會講師。譯有《馬勒交響曲》一書。經常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國家交響樂團(NSO)、高雄市交響樂團(KSO)及其他知名樂團或團體編寫節目冊並擔任音樂會導聆者。板橋社區大學、大安社區大學音樂推廣講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期刊執行編輯。...
為了總結1808年的「學院」音樂會,貝多芬創作了《合唱幻想曲》,一首結合鋼琴獨奏、協奏和合唱的特殊作品。十數年後,源於《合唱幻想曲》的旋律與形式,擴大精鍊成為第九號交響曲——史上第一首「人聲交響曲」。再十數年後,孟德爾頌寫下《讚美歌》,一首結合交響曲和清唱劇的大型作品;然而,其與貝九相似的樂曲結構,卻招來「貝九之拙劣模仿」的惡意批評……。
【講解曲目】
貝多芬:《合唱幻想曲》、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孟德爾頌:交響清唱劇《讚美歌》
【人聲交響曲 系列介紹】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