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系列五之五】英美作曲家和貝里歐

合唱交響曲與新音樂

20世紀初,具有深厚合唱傳統的英國和美國,出產了多首將合唱音樂融入器樂最高形式的「合唱交響曲」。兩次大戰之後,新音樂的革命如火如荼,人聲交響曲亦漸漸地不再具備特定樣貌。《春之交響曲》和《神聖祈禱》音樂語言相當新穎,但形式還算保守;義大利作曲家貝里歐的《交響曲》則以高度的實驗性和精彩的引用與拼貼,賦予人聲交響曲全新意義……。

時間 : 2016/07/30(週六) 14:00~17:30

地點 : 夜鶯講堂

費用 : NT$400

備註 : 凡第二場講座前報名四場以上講座並繳費之樂友,贈送專書一本。

主講人 : 張皓閔


張皓閔 講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碩士,夜鶯基金會講師,台灣馬勒愛樂協會講師。譯有《馬勒交響曲》一書。經常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國家交響樂團(NSO)、高雄市交響樂團(KSO)及其他知名樂團或團體編寫節目冊並擔任音樂會導聆者。板橋社區大學、大安社區大學音樂推廣講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期刊執行編輯。...

20世紀初,具有深厚合唱傳統的英國和美國,出產了多首將合唱音樂融入器樂最高形式的「合唱交響曲」。兩次大戰之後,新音樂的革命如火如荼,人聲交響曲亦漸漸地不再具備特定樣貌。《春之交響曲》和《神聖祈禱》音樂語言相當新穎,但形式還算保守;義大利作曲家貝里歐的《交響曲》則以高度的實驗性和精彩的引用與拼貼,賦予人聲交響曲全新意義……。

【講解曲目】
佛漢‧威廉斯:《海洋交響曲》/艾伍士:第四號交響曲、《節日交響曲》/霍爾斯特:第一號合唱交響曲
布瑞頓:《春之交響曲》/伯恩斯坦:第三號交響曲《神聖祈禱》/貝里歐:《交響曲》

【人聲交響曲 系列介紹】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