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巨人的回歸

浪漫時期的法國管風琴發展

19世紀後半樂器之王-管風琴磅礡回歸,不同的是這次不在教堂、而在高聳的音樂廳裡轟鳴做響。
法國作為管風琴技術革新的大本營,這次夜鶯講堂特別邀請台灣管風琴協會秘書長陳毓襄老師,藉聖桑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即將上演的機會,談談「交響化」的管風琴作品和19世紀末到20世紀管風琴的發展。

時間 : 2021/11/27(週六) 14:00~17:00

地點 : 夜鶯講堂

費用 : NT$ 500

備註 : 網路報名可享優惠價NT$ 400

主講人 : 陳毓襄


陳毓襄 台灣管風琴協會秘書長

美國印第安那⼤學管風琴演奏⽂憑、紐約曼哈頓⾳樂學院管風琴演奏碩士。以專輯「陳毓襄/ 雨夜琴聲-聆聽台灣最古老的管風琴」入圍第30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等五大獎項,並榮獲最佳演奏獎及最佳錄音獎。留美期間曾擔任 Northwood Christian Church, Indianapolis 的管風琴師及助理音樂總監。返台後曾為太平境教會管風琴培訓老師。⽬前擔任台灣管風琴協會秘書長,定期參與國家⾳樂廳管風琴推廣⾳樂會演出及導聆,並任教於台灣神學院音樂研究所。更多內容請參...

 

許多人對於浪漫時期的管風琴作品認識是從聖桑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或是巴赫的觸技曲開始,但其實它的發展遠比我們想像地豐富。

這些曲目都創作於法國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當時的法國掀起了一股「交響樂化」(symphonic)的潮流,而這都與製琴師 Aristide Cavaillé-Coll  密不可分,巴黎著名的大教堂如St. Clotilde, St. Sulpice, Notre Dame, La Trinite, La Madeleine的管風琴都是出自他手。這些樂器的音色更加仿似交響樂團的樂器。歷史上第一首管風琴交響曲就是由比利時管風琴家法朗克所寫的 Grand Piece Symphonique , 而法朗克在巴黎音樂院的繼位者,魏多更是寫了總共10首的管風琴交響曲; 維耶爾恩 (Louis Vierne)也寫了6首交響曲。這幾個巴黎大教堂的管風琴家都是彈奏Cavaillé-Coll的琴進而引發他們寫出4~7樂章不等的交響曲,但是以曲式來說,與其說是交響曲,倒不如說有一點像是組曲,因為有一些曲子樂章間未必有關連,各自也有特定的標題,如田園曲、詼諧曲、聖詠曲、觸技曲等等。

 

 

 

 

【相關音樂會資訊】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音樂巡禮《法蘭西琴緣》

日期/演出地點
2021-12-03 星期五 19:30 國家音樂廳
2021-12-11 星期六 19:30 衛武營音樂廳

曲目:
王之筠:《撕裂之於 回聲》(「一分鐘交響曲作曲計畫」,世界首演)(12/3)
聖桑斯:《骷髏之舞》
浦朗克:雙鋼琴協奏曲
聖桑斯: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

 

演出者: 
指揮/準‧馬寇爾
鋼琴/嚴俊傑、盧易之

國家交響樂團

演出售票資訊

 

為配合防疫,請參加學員全程配戴口罩,感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