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交響曲》和《但丁神曲交響曲》的雙重結局
張皓閔 講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碩士,夜鶯基金會講師,台灣馬勒愛樂協會講師。譯有《馬勒交響曲》一書。經常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國家交響樂團(NSO)、高雄市交響樂團(KSO)及其他知名樂團或團體編寫節目冊並擔任音樂會導聆者。板橋社區大學、大安社區大學音樂推廣講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期刊執行編輯。...
定居威瑪的十二年間,為發揚「標題音樂」理念,李斯特一連創作了十二首交響詩和《浮士德》、《但丁神曲》兩部交響曲。創作過程中,好友華格納和愛人卡洛琳都為李斯特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而這也正是兩部交響曲之所以各有兩種不同版本結局的最主要原因……
本講座首先講述《浮士德交響曲》和《但丁神曲交響曲》的創作歷程,接著簡要解釋兩部作品的曲式架構和音樂特色,最後聚焦討論兩部作品的雙重結局,期能引發對這兩部宏偉作品的興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