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講座回顧

【台灣音樂專題】西方文明衝擊下的台灣音樂火花
本課程特別邀請顏綠芬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專任)規劃與主講,將從19世紀末西方文明傳入台灣談起,探討傳統音樂社會的逐漸改變到新音樂文化的產生。長老教會帶來了聖詩、合唱,日本政府實施了西式教育,台灣人一方面吟唱著民謠、戲曲,也接觸了西洋古典音樂、流行歌,學習西洋樂器、美聲唱法,也開始了創作,產生了真正的作曲家。本課程將沿著歷史脈絡循序漸進,兼具台灣歷史回顧、西方音樂發展的對應、人物典範介紹,並涵蓋文化衝擊議題、臺灣作曲家傑出作品賞析。每個課程亦將針對專題相關的台灣傳統音樂、西方現代音樂的術語作解釋與說明。
演出前系列講座
翻開全世界各大知名樂團、歌劇院以及音樂節慶的當季節目手冊,挑選出最精彩、最不容錯過的的曲目與製作,為樂友們帶來完整而深入的導聆,讓您在最熟悉的旋律中,聽見新意,在最冷僻的作品中,聽見感動。
精選講座
從古樂到當代音樂,上下三百年包羅萬象,歡迎一起探索各種各樣令人低迴或驚喜的世界。
【聲樂專題】歌中音畫.畫中知音
聲歌藝術在古典音樂中之所以總是立即直搗人心,濃烈又深刻,是因為歌者演唱了詩詞與劇本,提供了故事內容給與觀眾想像;文字使得歌樂較器樂曲目占了使大眾更快進入狀況的優勢。因此往往在詩人或劇作家有了一個很好的文字稿本,再加上作曲家的咀嚼與才氣發想,就很容易天龍勾動地火,創作出有口皆碑之經典傳世。而這個以音符化文字引導人們聯想出的靜態畫作、照片或動態影片甚至影集,以聽覺帶動視覺、嗅覺、觸覺等感官想像的產物,正是音畫 (Word painting ,also known as tone painting or text painting)。

此次夜鶯講堂準備了四堂課程,邀請聲樂家與鋼琴合作家示範演唱,特別以介紹音畫為主軸,提供學員們現場聆賞經典歌劇選曲與藝術歌曲外,將會整理重點音畫,讓弦外之音更加閃閃動人!
貝多芬誕辰250週年:九大交響曲完全欣賞指南
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是西洋音樂史上首次以「九大」為命名的偉大經典,同時也是古典樂迷心中的不朽曲目。從不到 30 歲完成第一號交響曲開始起,貝多芬每每在作曲上有了新的創見,必定將其付諸於交響曲上實現。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猶如他創作生涯的脈絡總結,每一首皆有獨特的個性與章法,引領西洋古典音樂從 18 世紀跨入 19 世紀,也從理性均衡的古典邁向感性奔放的浪漫。

貝多芬在他的交響曲中省思人生、對抗命運,也在他的交響曲中讚美萬物、歌頌和平。他的音樂百聽不膩,每過一段時間聆賞總能有新的體悟與收獲。無論是簡單音型構成的動機,或是織體複雜的賦格,皆是他直抒胸臆的工具。透過他的音樂,讓我們了解其人能有多堅毅;透過他的音樂,也讓我們了解他所面對的命運有多殘酷。

2020年,在這紀念貝多芬誕辰250週年的時刻,本講堂將舉行一系列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的深度導聆講座,讓我們透過他的音樂一起站在巨人的肩上,聆聽他的呼吸,共鳴他的吶喊,也一同感受他的嘆息。
《崔斯坦與伊索德》的姊妹作~華圖系列講座
《崔斯坦與伊索德》(1859),與早它二十年的《羅密歐與朱麗葉》(1839),或遲它四十餘年的《佩列亞斯與梅麗桑德》(1902),不只是跨越時空的「情侶大會串」,而是彼此之間,存在著音樂創作上,一脈相承的緊密關聯.....華格納圖書館特別再度邀請陳漢金老師來夜鶯講堂為大家細說分明。
再現風華百老匯
音樂劇可說是國內近年來最為興盛的表演藝術活動之一,其受歡迎的程度幾乎凌駕了其他表演藝術活動,儼然成為了表演藝術領域的一股新興勢力。

本專題講座將為大家講解現今百老匯音樂劇創作之流行趨勢,聚焦於2000年後的這廿年間許多傑出音樂劇的製作與發展方向。講解這些音樂劇的製作始末、文本取材、舞台呈現與劇情解說,藉由這些角度讓大家徹底掌握百老匯這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表演藝術聖地究竟在流行些什麼?期望透過現場的交流讓劇迷能更加瞭解音樂劇的各種面向。
華格納圖書館講座
華格納圖書館的成立宗旨是向華語世界推廣華格納的音樂戲劇與藝術理念,並藉由舉辦一系列的講座,期望能提供愛樂者對於華格納的歌劇有一個正確了解並進一步喜愛的機會。
馬勒愛樂協會定期講座
台灣馬勒愛樂協會於2012年成立,由林衡哲任該會創會會長。本會集合了近百位喜愛馬勒音樂的成員,透過每月一次的例會或講座活動,推廣馬勒的音樂作品,目前也是全球各地十多個馬勒愛樂協會中,最活躍的一員。
台北愛樂 三大神劇 演前講座
韓德爾《彌賽亞》、海頓《創世紀》、孟德爾頌《以利亞》,堪稱兵家必爭之曲,百聞不如一唱之作,也是古往今來最經典的三大神劇。台北愛樂將於2019年帶來三大神劇計畫,依序演出:4/07《彌賽亞》、7/28《創世紀》、12/23《以利亞》這三部全本作品。夜鶯講堂也特別共襄盛舉,與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合作舉辦此系列演出前講座,邀請劉馬利老師來為大家深度解析這三部神劇傑作。
俄羅斯鋼琴音樂與演奏風貌
關於俄羅斯、關於俄羅斯鋼琴「學派」,有很多傳奇、也有很多傳言。
然而傳奇或傳言的累積,不僅來自於真實的訓練,更要歸功於時代與美感更迭的互相激發。
樂迷聽聞這種傳奇,通常焦點集中於個人聲名成就,很少由音樂作品的技巧與美感面切入。
在三次「講彈講座」中,鋼琴家顏華容將由鋼琴作品、音樂教育與創作、演出,希望能帶您從「內面」、從音樂院的課室、從作曲家的案牘、從後台走上舞臺的那段路,聽到俄羅斯鋼琴音樂心聲。
華格納與法國
華格納年輕時,曾多次前往巴黎 - 當時歐洲最大的城市。在巴黎不算太短的居留期間,難道全然是不幸的遭遇,而没有任何收穫?應該不是。他如何與巴黎藝術界互動交往?如何受到巴黎盛行的「大歌劇」( grand opéra ) 的影響?而法國音樂如何在普法戰爭之後擺脫保守、因循,尋求復興?在這個歷程中,所謂「華格納風潮」( wagnérisme ) 的興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華格納的音樂,如何催化巴黎作曲家們,讓他們進入法國音樂的「第四個黃金時代」? 華格納「整體藝術」的美學,又如何啓發法國世紀末所有藝術的發展 ? 夜鶯講堂特聘請陳漢金教授為您梳理其中脈絡,歡迎參加。
【歌劇專題】古代地中海的戰爭與愛情
特別邀請沈雕龍音樂學博士以歌劇中的迦太基女王與古代地中海戰爭為主題,介紹兩部著名的歌劇:浦塞爾《狄朵和阿涅阿斯》與白遼士《特洛伊人》。
暢談.唱彈-義大利歌劇四百年
歌劇是西方音樂與戲劇相遇所生、最極致的綜合表演藝術,也是西方古典音樂最令人喜愛的樂種。取材自古希臘神話的達芙尼 (Dafne) 於1597年首演,隨後以排山倒海之勢風靡整個歐洲。此系列講座將由李增銘老師主講與演唱,並且在這四堂課中,邀請多位聲樂家與鋼琴家現場示範演唱與解說,深入淺出地介紹義大利歌劇的源流與發展,以及其流風所及在不同文化下所綻放的燦爛經典名作。
歌劇面面觀
「歌劇」可說是西方音樂歷史中最悠久且精彩多樣的綜合藝術,此系列講座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老師們,從歌劇重要的發展歷史、舞台導演、音樂分析、人聲演繹...等各種不同角度,帶您了解「歌劇」這一門博大精深卻又直指人心情感深處的藝術。全系列四堂報名,一次付清優惠價1,400元。
蕭斯塔科維契交響曲與協奏曲初探
以蕭氏最受歡迎的三首交響曲和兩首協奏曲,探看其交響語言的風格流變,撫觸極權統治下一個偉大的創作心靈。
《茶花女》縱橫觀
繼威爾第《弄臣》、《遊唱詩人》之後,《茶花女》可說是作曲家中期三大名劇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部作品,也是當今歌劇院最受歡迎並經常上演的熱門歌劇。它能如此膾炙人口,正是因為其中有許多精緻的音樂與戲劇細節值得我們再三探究。此系列講座邀請您與我們一同以多面向的角度來縱橫觀賞威爾第的《茶花女》。全系列四堂報名,現場一次付清優惠價1,400元。
俄羅斯音樂講座
時序終於進入夏日,夜鶯講堂也一起邁入音樂節慶的季節。在六月當中,鍾育恆老師將帶領樂友們一起追隨指揮帝王葛濟夫的腳步,把他夏季行程中兩大重頭戲──芬蘭Mikkeli音樂節與聖彼得堡白夜音樂節──兩大音樂節慶今年的曲目做詳盡的賞析。
百老匯大師系列:桑坦開門
如果音樂劇對你來說,是《歌劇魅影》、《媽媽咪呀》和《獅子王》,那也許你只看了熱鬧。要了解現代百老匯的藝術精髓,你應該要認識史蒂芬.桑坦。只有他,才是讓你對音樂劇另眼相看的不二法則;也只有他,才能讓你徹底為這門藝術心悅誠服。今年七月,《百老匯大師系列之桑坦開門》,將在此開講!
人聲交響曲
1824年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人聲的加入顛覆時人對「交響曲」的想像,作品之宏偉更築起一道難以逾越的高牆。因害怕淪為「東施效顰」,整個19世紀人聲交響曲竟屈指可數,直至世紀之交,才在馬勒豐富多樣的探索之下打開風氣。20世紀,人聲交響曲的創作與日俱增,但隨著傳統交響曲形式的衰微,逐漸失去其樂類特徵。
理解馬勒與史梅塔納的音樂密碼
「夜鶯講堂」的許多資深樂友,都深深迷戀馬勒──這位既堅定相信上帝和復活,卻又極端恐懼死亡的作曲家。「布拉格之春」是每年舉世愛樂人關注的焦點之一,特別是每年開幕音樂會的固定曲目──史梅塔納的交響詩《我的祖國》。這連續三堂課將要挑動的是:透過動機的反覆呈示,和翔實的字幕解說,真實瞭解史梅塔納如何巧妙的運用音樂語言;以及這首始於「送葬」、耽於「回憶」,忍不住「嘲笑」,又進入「復活」的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
漫遊詩樂國度-藝術歌曲巡禮
藝術歌曲看似幽深難近,卻根基於人聲藝術最古典也最單純的形式:以歌詠情敘事,喟嘆悲歡。隨著音樂的發展,作曲家對於如何結合詩意與音樂,有越來越深入的探索,十九世紀以降,是藝術歌曲百花齊放的年代。本系列活動將帶您全面性巡禮歐洲經典藝術歌曲的發展源流、各國文化如何塑造鮮明的風格與交互影響。 夜鶯講堂特聘多位知名聲樂家主講,以講座解說搭配現場演唱加鋼琴伴奏的方式,為您深入淺出剖析歌曲的藝術。單堂課程600元,全系列六堂一次繳清優惠價3,200元。
夜鶯法國系列
從晶瑩剔透的長笛協奏曲、樂器之王管風琴回歸、聖桑充滿愛與慾望《參孫與達麗拉》、重賦新生鋼琴改編曲,帶您認識如琥珀般蘊藏光芒的法國音樂。
李斯特與華格納專題
李斯特對華格納,如同他對當代許多優秀音樂家一樣多有提繫。從為華安排政變失敗後的出逃和安頓、在德意志地區大力推廣他的作品、首次在巴黎演出他的序曲作品時為他在樂評上辯護。兩人日後同為Neudeutsche Schule成員,矢志為德國開創新音樂時代。 他們在同一時代受同一股浪漫思潮影響,一位在鋼琴與交響詩、另一則在歌劇,不同領域裡都被譽為天才,互為好友在藝術皆有創新作為、在神學探討上亦有所著墨。而音樂中彼此激盪的多寡,是否李氏半音和聲啟發了華格納,仍需回到對音樂抽絲剝繭來考察。
歌劇《唐卡洛》華麗的放縱
歌劇之王─威爾第一生所著劇作甚眾,在19世紀大歌劇風格的渲染中也不乏規模宏大的作品; 然而《唐卡洛》不論從布景排場、樂團編制,乃至劇情格局都十足的展現威爾第洶湧的野心,華麗的展現讓人感到老爺子的任性放縱之處。 衛武營與比利時列日皇家歌劇院攜手,為臺灣帶來一場難得的盛宴;好好享受,大歌劇時代的格局之最—《唐卡洛》
開啟馬勒的時代:《馬勒交響曲》譯者導讀說書會
音樂學家弗洛羅斯的《馬勒交響曲》是一本音樂學術論著,其主要的目標讀者是音樂學者和音樂家,對部分愛樂讀者而言,這本厚厚的專著拿在手中固然稱心如意,真要仔細閱讀卻又不是那麼輕鬆容易。 有鑑於此,夜鶯基金會特別安排一系列《馬勒交響曲》導讀說書會,由中譯本的譯者張皓閔老師,親自帶領有需要的愛樂讀者一起來讀懂弗洛羅斯教授的論述。
施孟玟說布拉姆斯交響曲
沉穩內向的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在浪漫派盛行的19世紀歐洲,成為古典主義的燈塔;就像假日老街裡的傳統店舖,透露凝鍊卻令人安心的匠人精神。

布拉姆斯如何擎起古典的大纛?他用交響曲告訴你。
而我們要如何了解他的交響曲?讓施孟玟老師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