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的法國經驗
陳漢金 教授
音樂學者,巴黎索爾邦大學(La Sorbonne)音樂學碩士、博士。曾專任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西方音樂史、音樂與美術,以及其他音樂學課程。經常撰寫音樂文章與從事演講。熱愛各類藝術,慢跑,爬山以及烹飪。著作有:《音樂獨行俠 - 馬水龍》(2001,時報);《發現貝多芬》(2003,時報);《白遼士 - 浮士德的天譴》(2003,麥田)。...
在巴黎不算太短的居留期間,難道全然是不幸的遭遇,而没有任何收穫?應該不是。他如何與巴黎藝術界互動交往?尤其是當時巴黎最重要的音樂家麥亞白爾、白遼士。華格納打算為巴黎而創作,卻未能在那裡演出的歌劇《黎恩濟》(Rienzi, 1838-1840年),如何受到巴黎盛行的「大歌劇」(grand opéra)的影響?「大歌劇」如何拓寛華格納的格局?白遼士頗具前瞻性的音樂,又如何啓發小他十歲的華格納?1861年《唐豪瑟》在巴黎演出慘敗之際,詩人波特萊爾如何挺身而出,為他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