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浪漫中的神聖與救贖【講座取消】

李斯特神劇與華格納歌劇音樂中的超越性語法

李斯特於1865年正式受禮成為天主教神父,音樂界一片譁然;在這60年代,他創作了兩部神劇《聖伊莉莎白傳奇》(Die Legende von der heiligen Elisabeth)以及《基督》(Christus),音樂中深沉的表達宗教的神蹟與奧秘。李斯特於威瑪時期指揮首演青年華格納的歌劇《羅安格林》,而與《羅安格林》故事相關聯的《帕西法爾》均與基督教的救贖和神蹟息息相關。這兩位具姻親關係的音樂奇才音樂中所呈現的超越性語彙各具性格與色彩,值得細細品味。

※此場講座,因故取消。感謝樂友的報名和支持,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時間 : 2022/12/24(週六) 14:00~17:00

地點 : 夜鶯講堂

費用 : NT$ 500

備註 : 網路報名可享優惠價NT$ 400

講師 : 盧文雅


盧文雅 教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專任教授。1988年赴德國慕尼黑大學攻讀音樂學碩士學位,2007年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取得音樂學博士學位。目前擔任音樂學系系主任、管絃與擊樂研究所所長、音樂學研究所所長。...

※講座取消,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李斯特為人所熟悉的,是他才華洋溢的鋼琴炫技,青年時期的他炫技演奏為人所傾倒;1848年起他於威瑪擔任宮廷樂長,開始作曲與指揮,首演多部當代知名作曲家的作品,並將威瑪打造成人文薈萃的重鎮。到了1860年,他與已婚的卡洛琳公主(Elisabeth Carolyne von Sayn-Wittgnestein, 1819-1887)的結婚可能性,因教皇駁回卡洛琳公主與元配的離婚申請而全然破滅,他轉往居住羅馬,並於1865年正式成為神父。1860年間創作的兩部神劇《聖伊莉莎白傳奇》以及《基督》,音樂中所呈現的宗教意涵十分深刻、精緻,且耐人尋味。

華格納歌劇中基督教神蹟與救贖色彩鮮明的即為《羅安格林》與《帕西法爾》,前者創作於他青年時期,由李斯特指揮首演;後者則是他晚年最後一部作品,作曲手法洗鍊細緻。而李斯特創作神劇的60年代,也即是華格納與李斯特之女科西瑪(Cosima Wagner, 1837-1930)熱戀、生子時期。

此二位有著姻親關係,且都是浪漫時期的天之驕子,在他們的創作作品中,對基督信仰中的神蹟與救贖各有其巧妙精緻的超越性語彙,講座中將嘗試解構兩人的音樂技法,以探索其音樂中所呈現的超越性色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