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協會

叛逆青年的異想與狂飈—馬勒《D大調第一號交響曲「巨人」》

台灣馬勒愛樂協會 第102次講座

「馬一」為什麼被稱為「巨人」?馬勒如何在二十多歲時,以他的第一首交響曲,相當主觀的,回顧著剛成為過去式的,青年時期的激情與叛逆、異想與狂飇?此曲如何將悲傷與嘲諷,荒謬與崇高,俚俗與嚴肅,悲情與欣喜,在「世紀末」,融貫整合成驚世駭俗的巨構?

時間 : 2023/07/29(週六) 14:00~17:00

地點 : 夜鶯講堂

費用 : NT$ 400

備註 : 現場報名繳費,不需事先報名

主講人 : 陳漢金


陳漢金 教授

音樂學者,巴黎索爾邦大學(La Sorbonne)音樂學碩士、博士。曾專任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西方音樂史、音樂與美術,以及其他音樂學課程。經常撰寫音樂文章與從事演講。熱愛各類藝術,慢跑,爬山以及烹飪。著作有:《音樂獨行俠 - 馬水龍》(2001,時報);《發現貝多芬》(2003,時報);《白遼士 - 浮士德的天譴》(2003,麥田)。...

「馬一」的標題「巨人」(Titan)經常引起誤解。其實,它應該不是貝多芬音樂中,英雄式的巨大身影;而比較像當今一項時事的冒險性質與悲劇式的浪漫色彩:為了探訪百年沈船「鐵達尼號」(Titanic),小型潛水器「泰坦號」(Titan)也失事了。

那麼「馬一」為什麼被稱為「巨人」?馬勒如何在二十多歲時,以他的第一首交響曲,相當主觀的,回顧著剛成為過去式的,青年時期的激情與叛逆、異想與狂飇?此曲如何將悲傷與嘲諷,荒謬與崇高,俚俗與嚴肅,悲情與欣喜,在「世紀末」,融貫整合成驚世駭俗的巨構?

 

※現場報名繳費,更多資訊請見馬勒愛樂協會臉書專頁

其他推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