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夜鶯百科  賞樂之路該如何精益求精?在此您可找到理解音樂的各種方式,無論是講座實況、線上導聆、存活指南或達人評論,只要登入會員,就如走進寶山,絕不讓您空手而歸。

PEDIA

夜鶯百科

夜鶯百科  賞樂之路該如何精益求精?在此您可找到理解音樂的各種方式,無論是講座實況、線上導聆、存活指南或達人評論,只要登入會員,就如走進寶山,絕不讓您空手而歸。

推薦影片

精選作曲家

Wagner, Richard Mahler, Gustav Bach, Johann Sebastian Beethoven, Ludwig van Brahms, Johannes
  • Wagner, Richard
  • Mahler, Gustav
  • Bach, Johann Sebastian
  • Beethoven, Ludwig van
  • Brahms, Johannes

第十號交響曲(e小調) Symphony No. 10 in E minor, Op. 93 (1953)

【 交響曲 】 Shostakovich, Dmitry Dmitriyevich    |     蕭斯塔科維契

蕭士塔高維契一生都與史達林悲劇的糾纏,在史達林手底下,他曾經被打落底,被點名批判,也曾恢復名譽,享有地位。這是在史達林死後創作的交響曲。在意識形態控制的環境,與追求藝術的熱情之間,蕭氏成功完成一個動人的範例....

第三號交響曲〈五月一日〉(降E大調) Symphony No. 3 in E-flat major, Op. 20 “The First of May” (1929)

【 交響曲 】 Shostakovich, Dmitry Dmitriyevich    |     蕭斯塔科維契

《第三號交響曲》寫於1929年,是蕭斯塔科維契的另一首政治委託作,以「五一勞動節」為題,延續第二號的單樂章合唱結構。不同的是,蕭氏在此以較明亮、樂觀的筆調描繪新社會的節慶氣氛,嘗試讓革命宣傳與古典形式共存。

第四號交響曲(c小調) Symphony No. 4 in C minor, Op. 43

【 交響曲 】 Shostakovich, Dmitry Dmitriyevich    |     蕭斯塔科維契

蕭斯塔科維契十九歲寫下第一號交響曲即名揚海外,然而他在1929年完成第三號交響曲後,一方面忙於劇場與電影音樂,一方面思考將馬勒大型交響曲語彙轉化成自己的寫法,因此直到1935年九月才著手寫作第四號。此時蘇聯境內政治環境丕變,史達林逐步迫害異己邁向極權......

第五號交響曲(d小調) Symphony No. 5 in D minor, Op. 47

【 交響曲 】 Shostakovich, Dmitry Dmitriyevich    |     蕭斯塔科維契

本曲創作於1937年。前一年裡,蕭斯塔科維契才因為歌劇《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尖銳諷刺的內容,成了真理報點名譴責的對象,在輪番批鬥與各種禁演造成的巨大的壓力下,蕭氏創作本曲,作為「對黨正當批評之創造性回應」.....究竟這是一個討好當局的妥協之作或有弦外之音?

第六號交響曲(b小調)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 54

【 交響曲 】 Shostakovich, Dmitry Dmitriyevich    |     蕭斯塔科維契

這部交響曲於 1939 年創作,形式上頗為不尋常:以一個長而凝重的慢板開啟,接著是兩個節奏快速、短小的樂章。整體約 30 分鐘左右,既有沉思的深度,也有突如其來的輕快與戲謔。其創作背景與蘇聯時代環境息息相關。

第七號交響曲〈列寧格勒〉(C 大調) Symphony No. 7 in C major, Op. 60 “Leningrad”

【 交響曲 】 Shostakovich, Dmitry Dmitriyevich    |     蕭斯塔科維契

本曲作於1941年,納粹德軍入侵蘇聯,包圍列寧格勒之時。蕭氏堅持在圍城中創作出前三個樂章後才撤離。1942年8月,本曲以無比的意志在慘重傷亡飢餓的列寧格勒城內演出,大大激勵了蘇聯軍民抵抗到底的決心。然而本曲或許尚有其他微言大義,包裝在愛國抗法西斯的表面之下....

第八號交響曲(c小調) Symphony No. 8 in C minor, Op. 65 (1943)

【 交響曲 】 Shostakovich, Dmitry Dmitriyevich    |     蕭斯塔科維契

蕭斯塔科維契《第八號交響曲》(c小調,作品65)完成於1943年,正值二戰期間的蘇聯。這部作品延續《第七號〈列寧格勒〉》的戰爭題材,但風格更加黑暗、內省與悲愴,被譽為「悲劇性的戰爭交響曲」。首演由耶夫根尼·穆拉文斯基指揮列寧格勒愛樂,初期因過於陰鬱而遭蘇聯當局冷待,甚至一度被指責為「悲觀主義」。《第八號》以深沉的音樂語言揭示戰爭對人性的摧殘,捨棄外在的英雄主義,轉而凝視內在的靈魂黑暗。它是蕭斯塔科維契最具精神重量的交響曲之一,被視為「戰爭三部曲」的中心篇章,也是二十世紀音樂中對苦難最誠實的見證。

第九號交響曲(降E大調) Symphony No. 9 in E-flat major, Op. 70 (1945)

【 交響曲 】 Shostakovich, Dmitry Dmitriyevich    |     蕭斯塔科維契

1945年完成的《第九號交響曲》,原被期待成為蘇聯戰勝納粹後的「英雄頌」,但蕭斯塔科維契卻寫出一部輕盈諷刺、篇幅短小的古典式交響曲。全曲以木管的滑稽、銅管的嘲諷與節奏的急促為特徵,表面明朗卻暗藏冷嘲,象徵作曲家在極權下以幽默抵抗的藝術宣言。

第二號交響曲(D大調)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43

【 交響曲 】 Sibelius, Jean    |     西貝流士

始作於1901年,可說是在義大利的環境中滋養靈感而成的第二號交響曲,次年首演即大獲成功。本曲也成為西貝流士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

第三號交響曲(C大調) Symphony No. 3 in C major, Op. 52

【 交響曲 】 Sibelius, Jean    |     西貝流士

《第三號交響曲》是芬蘭作曲家讓・西貝流士於1907年完成的作品,常被視為他風格成熟期的重要轉折。這首交響曲摒棄了浪漫主義晚期的厚重與延宕,轉而採用更簡潔、凝練的語言,展現一種自然、有機且平衡的結構美。它共有三個樂章,融合了古典形式與現代思維,節奏明快、動機發展清晰。儘管初期並不如第二號交響曲那樣受歡迎,但隨著時間過去,《第三號》越來越被視為西貝流士對「交響語言」本質的深刻探索。它是一部看似輕盈、實則蘊含深度的現代古典之作。

1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